两小儿辩日 / 两小儿辩斗

类型:

孔子东游,见两小儿辩日,问其故。(辩日 一作:辩斗) 一儿曰: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。” 一儿以日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也。 一儿曰:“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则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” 一儿曰:“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” 孔子不能决也。 两小儿笑曰:“孰为汝多知乎?”


注释:

东:东方。 游:游历、游学。 见:看见。 辩斗:辩论,争论. 辩:争。 其:代词,他们。 故:缘故,原因。 以:认为。 始:刚刚,才。 去:离;距离。 日中:正午。 初:刚刚。 车盖:古时车上的篷盖,像雨伞一样,呈圆形。 及:到。 则:就。 盘盂:盛物的器皿。圆者为盘,方者为盂。 为:是。 沧沧凉凉:形容清凉的感觉。沧沧:寒冷的意思。 探汤:把手伸向热水里。汤,热水,开水。(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。)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。 决:决断,判定,判断。 孰:谁。 为:同“谓”,说,认为。 汝:你。 知:zhì,通假字。“知”通 “智”聪明、智慧。 笑:在这里不是嘲笑,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沧沧凉凉: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。

翻译:

孔子向东游历,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,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。 一个小孩子说:“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,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。”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,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。 一个小孩儿说:“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,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,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?” 另一个小孩儿说:“太阳刚出来时凉爽,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,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,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?”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。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:“是谁说你智慧多呢?”

赏析:

  教材简析   《两小儿辩日》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。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,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,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,为此,各持一端,争执不下,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。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、探求客观真理,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;也说明了知识无穷,学无止境,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,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。  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。借助《两小儿辩日》这篇文章,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,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,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,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,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。   学习目标   1.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,掌握重点字词,并反复诵读课文,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,力争达到“熟读成诵”。   2.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,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   3.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。   教学过程   一、温故知新,解破课题   1.齐读课题。   2.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“日”字的理解。   〖教师〗根据“温故而知新”的古训,引导学生背诵含有“日”字的诗句。   〖学生〗背诵诗词,并简释诗句中“日”字的意思。   〖教师〗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,理解课题,并导出“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”这个问题,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。   [设计意图]   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处。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,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。因此,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,启发学生“温故知新”,就可以悟出题旨,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,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。   二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   1.畅谈感受,明确方向。   〖教师〗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,并及时归纳和小结,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疑难的方法。   〖学生〗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,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。   2.合作学习,疏通文章。   〖教师〗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,把课文读懂、读通顺。   〖学生〗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,通过小组协作,疏通文章。   3.检查学习效果。   〖教师〗请学生参考注释,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,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。   〖学生〗复述故事。   〖教师〗出示一组选择题,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,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——“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?”   〖学生〗通过“写题板”的形式,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。   〖教师〗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“浅谈”对重点词——“笑”的理解,并适时点拨。   〖师生同步〗借助画面为竹简样式的媒体展示全文,反复诵读,共同感受古文的“韵律美”,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,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。   [设计意图]   “千里之行”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,而“始于足下”是指以让学生读通、读顺、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。在教师的“陪伴”下,学生动口、动脑,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,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。在多次诵读中,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,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。   三、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   1.小组合作,弄清“辩斗”的观点及理由。   〖教师〗从文言文“简洁”的特点入手,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“辩斗”的内容,分清“辩斗”的观点和理由。   〖学生〗通过小组协作,分清“辩斗”的观点和理由。   2.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。   〖教师〗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,完成板书。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。   〖学生〗反复品读,品出对“笑”字的深入感悟。   [设计意图]  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,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,激发学生边读边想。在反复诵读之后,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“笑”有深入、独特的感悟。从而明确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的道理,并通过谈论、诵读等形式,展现学生对课文的“个性化感悟”。   3.尝试性背诵,力争达到“熟读成诵”。(机动环节)   四、知识无穷,学无止境   1.解开“辩日”之谜。   〖教师〗提出“辩日”孰是孰非的问题。   〖学生〗通力协作,解开“辩日”之谜。   〖教师〗运用媒体手段“印证”学生的解释。   2.理性看待“孔子不能决”。   〖教师〗引导学生谈论对“孔子不能决”的看法。   〖学生〗针对“孔子不能决”各抒己见,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。   [设计意图]   教学中为体现对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”这一目标的落实,精心组织“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”的教学活动,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“知识无穷、学无止境”的道理。   五、回味“辩日”,师生漫谈   1.回味“学习历程”,书写心得。   〖教师〗小结本节课的“学习历程”,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。   〖学生〗通过“写题板”的形式,简明小结自己 “个性化”的情感体验。   2.漫谈体会。   〖师生同步〗进行高效的思维互动与交流,拓展各自“个性化”的情感体验。   [设计意图]   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“学习历程”,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层面去体验,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。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;它始于“辩日”,但期盼孩子们能超越“辩日”水平。




    A+
2024-11-23 07:28:14  

列御寇简介

列御寇
列御寇,名寇,又名御寇(又称“圄寇”“国寇”),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,郑国人,与郑缪公同时。其学本于黄帝老子,主张清静无为。后汉班固《艺文志》“道家”部分有《列子》八卷,早已散失。